
選擇潮流暢通、餌料豐富、風浪平靜、水深在4m以上的海區可作牡蠣筏式養殖場地。近江牡蠣應選擇鹽度較低的河口附近;大連灣牡蠣應選擇遠離河口、鹽度較高的海區。養成方式主要有以下兩種:
(1)吊繩養殖:適合于以貝殼做固著基的牡蠣,其養成方式有兩種:一是將固著蠣苗的貝殼用繩索串聯成串,中間以10cm左右的竹管隔開,吊養于筏架上;二是將固著有蠣苗的貝殼夾在直徑3~3.5cm的聚乙烯繩的擰縫中,每隔10cm左右夾1殼,垂掛于浮筏上。一般每繩長2~3m,也可利用膠胎夾苗吊養。
(2)網籠養殖:利用海蠣籠養殖。將無固著基的蠣苗或固著在貝殼上的蠣苗連同貝殼一起裝入海蠣籠中,在浮綆上吊養。筏式養成一般放養蠣苗為每畝10萬粒,以貝殼作采苗器,每畝可吊養10000殼左右。海蠣籠蠣苗從5、6月份開始放養,至年底收獲,每畝產量可達5000kg以上。
2、灘涂播養
(1)場地選擇:灘涂播養應選擇浪小、潮流暢通、無污染的內灣,底質以砂泥灘或泥砂灘為宜。潮區應選擇在中潮區下部和低潮區附近。
(2)播苗季節:一般在3月份中旬至4月中旬播苗較為適宜。生產上最遲可在5月中旬播苗。
(3)播苗方法:
干潮播苗:就是在退潮后灘面干露時播苗。播苗前應將灘面整平,或筑成畦形基地再播苗。干潮播苗應盡量掌握播苗后即開始漲潮,以縮短蠣苗露空時間,避免中午日光曝曬時播苗。
帶水播苗:就是漲潮后乘船播苗。播苗前將灘面劃成條狀,插上竹竿、木桿等作為標志,待漲潮后在船上用鍬將蠣苗撒下。帶水播苗由于不能直接觀察到蠣苗的分布,往往造成播苗不均勻。播苗密度應根據灘質好壞、水的肥瘦而定。優等灘涂每畝播苗12萬粒左右,中等的10萬粒左右,一般差的可播苗6萬~8萬粒。